第一卷 第40章 荣归故里与村中变化-《重生1970:我在长白山里走山货》


    第(3/3)页

    饭桌上,李长青和林晓梅讲了讲学习见闻,也关心着村里和赶山小队的情况。

    赵大山汇报:“开春了,山货刚露头,我们按你走前交代的,就在西山坳外围弄了点刺嫩芽、蕨菜,量不算大换了些油盐钱,也没敢往深里走。”

    李长青点头:“稳扎稳打就好。现在我和晓梅回来了,卫生室要开张,进山采药也能和采山货结合起来,以后路子能更宽。”

    晚饭时,饭桌上不仅有往常的咸菜糊糊,还多了一盘炒鸡蛋和一碟蒸咸鱼。显然,家境因之前的山货收入已切实改善,但远未到铺张程度,这“丰盛”是相对而言的节俭庆祝。李长青和林晓梅讲述学习见闻,也关心着赶山小队的近况。

    赵大山汇报:“开春山货刚露头,我们按你走前的交代,就在西山坳外围弄了点刺嫩芽、蕨菜,量不大,换了些油盐钱。”

    李长青点头:“好,稳扎稳打就行。现在我和晓梅回来了,卫生室要开张,进山采药也能和采山货结合起来,以后路子能更宽。”

    他顺势提出的思路,将行医用药与山货经营、采集药材自然结合,为后续发展铺路。

    众人听得点头,对未来的干劲更足了。

    农历三月初六清晨。

    大队部旁边那间原本堆放农具杂物的东厢房已经被彻底清理出来。

    虽然依旧简陋,但墙壁粉刷得雪白,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甚至还用旧砖头垫平了坑洼。

    靠墙放着一张褪了色的旧木桌和两把长条板凳,这就是未来的诊桌和候诊椅。

    墙角有一个刷洗干净的旧木柜,准备用来存放药品器械。

    最引人注目的是,墙壁上端端正正地贴上了那两张鲜红的优秀学员奖状,旁边还贴了一张李长青用工整小楷绘制的简易人体经络穴位图,以及一张林晓梅用娟秀字体抄写的爱国卫生公约和常见病预防小知识。

    这个小小的卫生室,洋溢着一种崭新的、令人安心的希望气息。

    刚收拾妥当,门外就传来了脚步声。

    第一位病人是邻居快嘴李嫂,她抱着三岁的小孙子铁蛋,一脸焦急地走了进来。

    “长青大兄弟,晓梅妹子,快给瞅瞅,俺家铁蛋这两天有点拉肚子,稀糊糊的,一天跑好几趟茅房,小脸蛋蔫蔫的,玩也没精神头,是不是夜里踹被子凉着肚子了?”

    林晓梅立刻温和地迎上去:“李嫂,您别急,先坐下慢慢说。”

    她引导李嫂坐在凳子上,自己则拿过笔记本,轻声细语地询问细节。

    “拉了有几天了?一天大概几次?大便是什么样子的?稀水样还是糊状?有没有发烧?哭闹得厉害吗?”

    李长青则去旁边用肥皂仔细洗了手,擦干后,才走过来,蹲下身,温和地对小家伙笑了笑,然后轻轻摸了摸铁蛋的额头试体温,又仔细看了看他的舌苔,拿起他的小手看了看指纹。

    他的手指触感异常敏锐,能清晰地感知到孩子皮肤微凉、略显松弛,腹部按之柔软,但肠鸣音稍活跃。

    结合问诊,他迅速做出了判断。

    “李嫂,您别太担心,”李长青语气轻松而肯定,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铁蛋问题不大,就是吃东西可能有点杂了,积了食,加上晚上睡觉不老实,小肚肚着了点凉,中医讲就是有点脾胃不和,寒湿内扰。

    我帮他掐掐四缝穴消消积食,再教您个简单管用的小法子,回家用生姜两三片,切碎,加一小勺红糖,煮一碗水,晾温了给铁蛋喝,一天喂两三次,能温中散寒,止呕止泻。

    这两天给他吃点好消化的,比如熬得烂烂的小米油、面糊糊,别吃油腻不好克化的东西。”

    说着,他熟练地拿起铁蛋的小手,用拇指指甲盖的侧面,力度适中地依次掐揉他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近端指关节的横纹中点。

    铁蛋一开始有点怕痒想躲,但李长青手法极快且轻柔,一边掐还一边逗他,孩子很快就被吸引了注意力,不仅没哭,反而觉得有趣。

    林晓梅则在一旁的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下:患儿铁蛋,3岁,腹泻两日,便溏,神疲,无热。诊断:伤食泻兼外感寒邪。处理:掐四缝穴,嘱姜糖水食疗,清淡饮食,观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