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8章 顾老的医学宝藏-《重生1970:我在长白山里走山货》


    第(1/3)页

    接下来短短的几天,春意稍微浓了些,向阳的坡地上,草芽冒出了嫩绿的尖儿。

    李长青的生活,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在公社卫生院、牛棚和武装部训练场这三个地方之间,规律而充实的运转着。

    他像一块贪婪的海绵,抓住一切机会,汲取着这个时代能给予他的宝贵养分。

    这一天下午,讲台上的刘院长讲述着关于“农药中毒急救”的课程一结束,学员们便像出笼的鸟儿,收拾着笔记本,三三两两地讨论着课上的要点,朝食堂走去。

    李长青没有急着离开。

    他仔细地将笔记上最后几个关于“解磷定”使用禁忌的要点补充完整,这才合上本子。

    他心里惦记着事,得先去供销社一趟。

    公社供销社离卫生院不远,是一栋墙面斑驳的红砖平房,绿色的木门漆皮有些剥落。

    玻璃柜台里陈列着有限的商品:搪瓷缸、肥皂、火柴、几种最普通的布料,以及一些需要票证才能购买的紧俏货。

    空气中混合着煤油、糖果和布匹特有的气味。

    那位总是板着脸、但心眼不坏的女售货员,正坐在柜台后打着毛衣。

    见到李长青进来,她抬了抬眼皮:“买啥?”

    “您好,我想买个熬药用的陶罐,小点的就成。再要一包红糖。”

    李长青礼貌地说。

    售货员放下毛衣,从柜台底下拿出几个落着灰的粗陶罐,大小不一。“这个小的,三毛五。红糖要票,一包一毛二。”

    他没有犹豫,从贴身内兜掏出一个小布包,仔细数出相应的钱和糖票递过去。

    “年纪轻轻,买药罐子做啥?”售货员一边找零,一边随口问。

    “家里老人的身体不大好,学着熬点药调理一下。”

    李长青回答得含糊却合理。

    售货员没再多问,用旧报纸把陶罐和红糖包好递给他。

    黄昏时分,夕阳把天边染成一片橘红,炊烟袅袅升起。

    李长青端着刚刚用新陶罐小心翼翼熬好的、散发着浓郁药香的黄芪党参当归汤,再次来到那片寂静的牛棚区。

    药罐滚烫,他用一块旧棉布垫着,脚步轻快地走到顾清明那间低矮的土房前。

    他习惯性地左右看了看,才轻轻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

    顾清明正靠坐在冰冷的土墙根下,借着从木窗缝隙透进来的最后一点天光,费力地辨认着一本医书上的小字。

    听到门响,他抬起头,昏花的老眼在逆光中眯了眯,待看清是李长青,尤其是看到他手中冒着热气的药罐时,浑浊的眼中瞬间迸发出难以抑制的激动光芒,挣扎着想撑起身子:

    “长……长青小友!你……你又来了!这……这怎么好总是劳烦你……”

    “顾老,您快别动!”

    李长青赶紧几步跨过去,将药罐稳妥地放在墙角一块相对平整的砖头上,伸手扶住老人单薄得令人心酸的肩膀,“药刚熬好,您趁热喝效果最好。”

    他拿起带来的一个虽然粗糙但洗得很干净的陶碗,用一块干净布垫着,倒出小半碗棕红色、药香扑鼻的汤汁,小心地递到顾清明手中:“我放了点红糖,应该没那么苦了,您慢点喝,小心烫。”

    顾清明颤抖着双手接过碗,那温热的触感仿佛不是透过陶碗,而是直接熨帖到了他冰冷的心上。

    他低下头,吹了吹气,小心翼翼地呷了一口。

    温润带甜的藥液滑过喉咙,一股暖意似乎立刻从胃里扩散开来,流向四肢百骸,连常年冰冷的指尖都感到了一丝久违的暖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