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延安府啊,那是先辈们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疆土,历经无数战火洗礼,承载着大宋的尊严与荣耀,如今却被朝廷如此轻易地抛弃,这简直是千古未有的奇耻大辱! 更为可憎的是,朝廷妄图将丢失国土的罪责,一股脑儿地强加于苏允一人身上,欲将其塑造成天下罪人,堵住众人悠悠之口。 诸君试看,古往今来,可有如此昏聩无能、丧心病狂之朝廷? 外敌当前,不思御敌救国之良策,却忙于算计自家忠义之士,将大好河山随意丢弃,还妄图以莫须有的罪名嫁祸于人。 此等行径,与那卖国求荣、认贼作父之徒,又有何分别? 我等士子,自幼诵读圣贤经典,胸怀家国天下,见此情景,怎可能不怒发冲冠,义愤填膺! 苏允苏先生,虽为朝廷所忌惮,却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欲以苏学之理念,革新图存,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振兴我大宋之社稷。 其志向之高远,行为之正义,令人钦佩! 然而,朝廷却以这般卑劣手段相待,实在是寒透了天下忠义之士的心。 在此,我苏学会郑重呼吁天下士子,务必擦亮双眼,看穿朝廷那虚伪丑恶的真面目。 切不可再被这昏庸朝廷所迷惑,应当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为我大宋的未来而战。 让我们齐心协力,携手并肩,支持苏允,共守西北之地,重拾我中华昔日之辉煌!……” 第二日,他早早便起来了,安步当车,信步而行来到一处所在。 洛阳城的夏日,本应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之景。 贺峥却满心阴霾,丝毫感受不到这勃勃夏日之境。 他所站之处乃是曾经的苏学会学堂旧址,望着那紧闭的大门和斑驳的墙壁,心中五味杂陈。 他一直深受苏学会中周行己先生的影响,在那书声琅琅的学堂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苏学的养分,对苏学所倡导的经世致用、革新图强之理念深信不疑。 然而,风云突变,苏学会竟被朝廷定为叛逆,一夜之间,学会被禁,学堂关停。 昔日志同道合的同窗们,不少毅然决然地投奔了苏学会的大本营绥德军,试图在那里延续苏学的火种。 贺峥彼时却没有立刻追随而去。 他心中尚有一丝对朝廷的幻想,觉得事情或许还有转机,他转入洛阳学府进学,想着再看看。 但现实却如同一记重锤,将他最后的希望彻底击碎。 西夏联合吐蕃,对大宋边境虎视眈眈,来势汹汹。 大宋朝廷竟做出了一个令天下人不齿的决定——直接设计将延安府拱手扔给了苏允,想让苏允背负失土之责。 “这是何等荒谬的朝廷!” 贺峥怒目圆睁,双手紧握拳头,关节泛白。心中对朝廷的愤怒如熊熊烈火般燃烧,紧接着,便是无尽的失望。 在这一刻,他心中那根一直维系着对朝廷忠诚的弦,彻底崩断。 “既然朝廷如此昏庸,那我便去西北看看,看看那延安府,是否真如私底下所传言的,是中国之未来所在。” 徐泾从龙门石窟归来,满心欢喜,歇了一夜,第二日便去上学,途中忽而见得一身影,顿时喜道:“子峻!子峻!” 那身着青色襕衫学子顿时有些讶然,转头看到了徐泾,笑着走了过来。 徐泾却是有些讶然,因为他看到贺峥身上背着的行囊。 “子峻,你这是要去哪里?” 贺峥笑道:“去游学,静极思动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