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苏大炮重出江湖!-《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3/3)页

    当时他去西北之时,西北是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若非苏允去了,咱们大宋现在估计还是被西夏不断要挟。

    现在虽然西夏仍然在威胁,但西夏已经是外强中干,实际上我们并不畏惧于他,这得益于苏允在米脂一战之中打掉西夏的十几万军队的缘故。

    至于之后的盐战,乃是苏允为了解决西北百姓吃盐的问题,这难道有什么问题么?

    西夏粗暴干涉咱们大宋朝的内政,朝廷不谴责西夏人的手伸得太长,反而要责备咱们为民请命的官员,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苏允因为西北之事被调回京,已经是被惩罚不许再接触政事,身为翰林学士,却是至今一封诏命都没有拟过,这样对一个有功的大臣来说,难道是公平的么?

    现在他身为翰林学士,连出去讲学,都要被人扣上一个这么大的帽子,呵呵,若是这般下去,以后还有谁敢下力气做事,还不如就当一个禄虫好了!”

    苏轼越说越气,又冲着程颐输出,他指着程颐道:“此人闭门造车,搞出来一些狗屁不通的道理,半点做事的能力都没有,就敢大放厥词,造谣朝廷有功大臣!”

    程颐想要反驳,苏轼立马道:“你可有为百姓做过一点事情,苏允疏通惠民河,让害民河变成了真正的惠民河,还搞出来菜洞子,让一方百姓致富,更为朝廷每年增加上千万贯的收入!

    你可曾上马治军,为一方百姓谋得太平,苏允去西北一年,击溃西夏大军何止二十万,若非如此,西夏使团今日就敢上金銮殿骂战来!

    如此能文能武的有功大臣,现在却要被你一个闭门造车,就一口歪道理的腐儒如此造谣攻讦,天理何在!”

    程颐被苏轼骂得脸色铁青,束手而立,浑身颤抖。

    高太后与吕公著等人面面相觑。

    范纯仁见苏轼还要继续输出,赶紧劝道:“好了好了,子瞻,咱们就事论事来说这个事情好了,正叔(程颐),你也别在意,子瞻脾性历来如此,大家都心平气和一点来说事就是。”

    苏轼见范纯仁劝阻,这才收了神通。

    然而程颐却依然还是脸色铁青。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