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顼闻言情不自禁笑了起来,道:“哦,怎么做的?” 苏允笑着诵道:“净洗锅,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赵顼听完大笑不止,此时侧面帘中传出敲门的声音,赵顼顿时止住笑容,端正坐姿。 帘后传来拖动座椅的声音,该是起居郎坐定了。 赵顼神态端正了许多,缓缓道:“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苏允道:“读孟子、汉书。” 赵顼皱了一下眉头道:“可读论语、春秋、礼记?” 苏允道:“读过论语,春秋礼记不曾读。” 赵顼追问道:“试诗、赋、论可曾学否?” 苏允摇头道:“只学过诗词,不曾学赋论。” 赵顼不满道:“进士科考试诗、赋、论各一首(篇),策问五道,帖《论语》10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10条。 你这般学法,如何考得了进士科,别说进士科,五经科,九经科一样是考不了的。” 苏允道:“禀陛下,小子并无科举的想法。” 赵顼惊讶道:“你想走荫官途径?为什么不考进士,进士才是正经出身啊。” 苏允苦笑道:“小子并无入仕的想法。” 赵顼闻言不悦道:“为什么不入仕,难道是因为你叔父的缘故,对朝廷有所怨怼么?”苏允赶紧道:“此事与叔父无关,小子幼失祜恃,又曾蒙叔父一家大恩,只想侍奉叔父身侧,没有其余的想法了。” 这个可得好好解释才行,不然若是让赵顼认为苏轼怨怼朝廷,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赵顼闻言点头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倒是符合孝义,不过报效朝廷亦是大义,也不与你报恩相悖,朕希望在下科的科举中见到你。” 苏允苦笑道:“以小子的经义赋论水平,恐怕连县试都过不了,陛下想要在殿试上见到小子,可能不太容易。” 赵顼斥道:“那就好好读书,你能写出临江仙,能够写出三国演义,以你的才智,只要用功去学,哪有不过的道理。” 苏允连连点头,道:“是是,小子一定努力学习,争取考到殿试来。” 赵顼似笑非笑看着苏允道:“就这般想要敷衍过去?哈,朕可由不得你。 你不想科考,是因为你不想做官,那朕就这么跟你说了吧,后年的殿试朕若是看不到你的名字,朕就要给你封官了。 无论如何,你总得进来朝廷。 要么你自己考进来,要么朕把你拉进来,反正朕是要用你的,明白么?” 苏允哭笑不得道:“陛下这又是何苦,大宋才俊何止万千,又怎么会缺小子一个,小子却是没有入仕之心,陛下又何必……何必……” “何必为难你?”赵顼呵呵一笑,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国朝合到现在已经是一百二十年,是不是到了该分的时候了,你这条卧龙,在寻觅这样的机会?” 苏允大惊失色,起身道:“陛下,起居郎还在呢,您说这话,以后小子还能活么?” 赵顼冷笑道:“那就要看你了。” 苏允站立当场,浑身颤抖,气愤难当,这赵顼,不当人啊! 苏允随即收束精神,低声道:“陛下,小子愿意入仕,那这段能够删了么?” 赵顼与帘后道:“这段还没写上吧?” 帘后人道:“尚未。” 赵顼点头道:“那就别写了。” 帘后道:“不合规矩。” 赵顼道:“传出去不好。” 帘后人沉默了一会,叹息道:“陛下以后请谨言慎行,勿要令微臣为难。” 赵顼朝苏允挑了挑眉,示意已经搞定。 苏允赶紧一下子都站不住了,跌坐到椅子上,苦笑道:“陛下,您以后别这样,小子都要被吓死了。” 赵顼面有得色,道:“朕就是见不得有人才不入彀中来,你这小子有这等才华,竟然想要悠游林下,想得美噢,都得来给朕干活!好了,你走吧。” 苏允晃晃悠悠起身,朝赵顼拱了拱手,随后才起步走出崇政殿。 第(2/3)页